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
学院概况


【慈云简介】
      千年古刹慈云禅院位于浙江宁海,茶山西麓,竹林深处。慈云佛学院坐落慈云禅院里。院旁群山连绵,松柏苍翠,峡谷峡长,曲径通幽,雨而溪水潺潺,晴则白石粼粼。有“雨或青山碧,云深古寺幽。一行未到此,溪水亦西流。”的著名诗句。沿溪公路,交通方便,桥旁山下,老梅数株,冬日花开,暗香浮动。过新乐桥,百米许即可到达。一进山门,使人心旷神怡,菩提萌发。

      登院旁黑虎山,便可包揽全景,四周群山起伏,状似荷花之瓣,学院处于其中,故有风水宝地“荷花心”之称。梵宇重新,庄严肃穆,建筑恢弘。院内遍植花卉,有翠柏、修竹、桂子、黄花、木槿、玉兰、玫瑰、山茶,点缀得更加幽雅脱俗,内供缅甸大玉佛,日本大藏经,象征着祖国与邻邦的友谊长存。院内保存有“竹林观塔”、龙泉古井、大雄宝殿等牌匾,笔力刚劲,堪称“墨宝流芳”。悬挂在老大殿的门楣之上,终年“暮鼓晨钟”,足见修持之勤。此情此景真有“与世无诤”的超脱之感,游人为之留恋忘返。

      “慈云佛学院”五个大字。“娟秀而不失刚健,潇洒而不失严谨。”是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大师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,西泠印社社长,赵朴初居士,于一九九一年的亲笔题字。 

      该院自一九八六年开始筹建至今历时二十个年头。在培养一批爱国爱教,遵纪守法,严持毗尼,学修并重,具足正信,坚持人间佛教思想,有系统地佛学专门知识的僧才,已造就合格僧才四百余人,是一所学修一体化,学员生活丛林化的比丘尼学府。学院学制四年,授课比例,一般为宗教课占百分之七十,文化课占百分之二十,政治课占百分之十。

【学院缘起】
     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五年间,上根下深尼师驻锡此寺。法师系曾国藩外甥女,文学造诣很深,书法隽永秀丽。修行精进,曾行般舟三昧49天,示现种种神异境相。当时慈云寺因十年浩劫,大殿、寮房倒塌不堪,几乎已成废墟。仅六年工夫,法师修复天王殿、下院保德庵,药师殿、修葺了上下院的大殿、寮房、厨房、柴间等。已九十高龄的根深尼师,因积劳成疾,造桥未遂,圆寂生西。

      一九八五年下半年,又定大师,上海人氏,高中文化,系上海信宜药厂资本家大小姐,父母皆是虔诚的佛教徒。继承先师遗志,完成建造‘新乐桥’为乡里所称颂。公元一九八六年大师迎请大藏经于沪上,同年,在郑颂英、何泽霖等老前辈的支持下,试办了慈云佛学院,新建后大殿楼房三间,造地藏殿,迎请全堂樟木大佛,扩建外山门围墙等。法师密净双修,临终预知时至,自在往生。

      公元一九九二年又定法师年迈退居静修。了藏、显德二位法师合力住持院务,同时成立院务委员会。学生增加到五十人左右。同年拆建大雄宝殿,迎请缅甸大玉佛,构造北面后大殿楼房两间,北厢客房九间,造自来水塔、茶水间和卫生间等,建九品佛塔于竹林之中。1993年构造了南面后大殿楼房两间,南厢客房九间。新建学校课堂办公室计三间。1997年新建六间三层教学大楼,同年拆建“新乐桥”,并浇筑由桥一端通往山门的全部水泥路。1998年在原内山门外新建四百平方大殿一幢,两重飞檐,金碧辉煌,2000年12月重建教学大楼,目前教学楼规模是6层22间,两边厢房各3层12间。使陈旧不堪的慈云寺面貌焕然一新。 
一九九八年始至今佛学院建有大雄宝殿、天王殿、护法殿、戒坛殿、钟鼓楼、教学楼、僧楼、大厨房及贵宾间等建筑相续完工,建筑面积达三万余平方,占地面积八十余亩。